没有贫困地区的富裕,就没有全社会的富裕;没有贫困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贫困地区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大扶贫力度,完善扶贫机制,加快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将会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www.wunong.net务农网- [fswIsZAn^AQMunX 搞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务农网- z~Q6Us1U@[ycjcvq 贫困虽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却是影响社会整体和谐的因素。《决定》要求加大扶贫力度,充分表明扶贫工作对于消除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我们应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 务农网- &]NH3^W%^EG@&{8D 搞好扶贫开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党和政府一直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动员、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摆脱贫困之路。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扶贫开发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机遇、注入了动力。 www.wunong.net- "Cyi]PQL9pI[pPgq 搞好扶贫开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变穷困落后面貌,是贫困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决定》提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政策倾斜。由于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十五”期间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3209万人减少到2365万人,低收入人口由6231万人减少到4067万人。国家对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将为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www.wunong.net- teq}sJO#2I_%$]T$ 搞好扶贫开发,体现了中央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为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指出,在扶贫开发中要完善扶贫机制。对贫困地区而言,完善扶贫机制,可以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夯实根基,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www.wunong.net- %*Os(S5^ST}MXD p
搞好扶贫开发,努力消除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决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消除贫困,实现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才有坚实基础。这已经为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所充分证明。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使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www.wunong.net务农网- JioDA28j3+bMD[G| 搞好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决定》强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并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一政策取向,将会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www.wunong.net务农网- htKF+Ecq}CeUPN)W
搞好扶贫开发,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突出表现在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以及利益矛盾加剧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利益关系的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不断完善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处理机制等,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 务农网- 6S"9S:t6Q%w9en+9
扎扎实实推进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工作做得越扎实、越有效,就越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将过去单纯救济钱物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增强贫困农民“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应做好以下工作: 提高干部素质。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贫困地区条件差、资源少、人才缺、困难多,没有一支政治强、能力好、作风硬、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是难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因此,在扶贫开发中,要下力气抓好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富裕。 搞好整村推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有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他们大部分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扶贫工作难度大。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应通过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应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将整村推进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提高整村推进的标准、质量和速度,实现脱贫的长期性、整体性、稳定性。 抓好产业化扶贫。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开发的路子。抓产业开发,重点是抓好特色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注意培育贫困群体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努力走依靠市场化、产业化推动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二是注意推进农业信息化,架起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三是注意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组织和引导贫困农民积极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之路;四是注意帮助贫困农民分析市场行情,规避市场风险;五是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全面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雨露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促成500万左右经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农民和30万左右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军人成功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15万左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干部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素质,同时鼓励和带动社会力量投入到扶贫开发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生动局面。 《人民日报》 (2006-12-18 第09版) (责任编辑:admin) |